2012年3月13日 星期二

創業,是一種天分?

決定創業成功或失敗的因素是什麼?很可能是你體內的「基因」。
英國金融機構Hiscox針對500位成功創業家做了一項調查:
53%的成功創業家認為,他們的創業能力是與生俱來的
13%認為,可以經由教育或學習而來
在這些創業家心中,可以開創成功事業的內在條件,依序分別為:
81%分析能力
73%創造力
66%強烈動機
63%良好的溝通能力
這是一股很難量化的創業家精神。知名企管顧問麥克奧(Max McKeown)也認同這種說法。
他表示,創業家需要有開疆拓土、化夢想為行動的「雄心」(ambition),而這種雄心和個人的人格特質有關,別人教也教不來。

畢竟,「有雄心但沒技術的人,大可聘請技術人員來協助你;但空有一身技術、卻毫無雄心壯志,要創業成功很難,」麥克奧說。
不過,再怎麼天賦異稟,一樣需要後天的培養才能讓創業之路水到渠成:
88%創業家在創業之前曾在其他公司工作過,累積了很多從錯誤中學習的經驗
30%的人曾就讀過商業及管理相關科系
創業家精神是天生的?也許是,但先天的條件加上後天的努力,才是成功的保證!
同場加映:Google給網路創業者的14堂課
《Cheers》 從2005年11月美國專門描述新經濟的雜誌《Business 2.0》的專題:「如何打造下一個Google」(Building The Next Google)中,針對Google經營成功的法則,整理出14堂課,與有志投身網路產業的讀者共同分享。

【創業初期】
1. 創業時規模愈小愈好
最初成立時,創辦人最好不要超過4位,若是只有2位創辦人更好。創業團隊愈少人,愈有助於建立共識,並有助於減少初期發展理念的爭執。
剛 創立的新公司,最好只要有一個明確的目標,把這個目標全力做好就行了,別野心勃勃的想要做太多事情,那只會使發展方向與有限的資源分散,對新公司來說不是 好事情,無論是Google、蘋果電腦(Apple)或是昇陽(Sun),創立初期都只有2位創辦人,訴求單一且明確的經營目標。
創業團隊人數愈少,也愈能提高執行的效率,縮短團隊彼此溝通的時間,在這個時間,趕快搶下第一份合約,或是做成第一筆生意,比每天不停的開會討論有意義得多。
2. 別尋找臭味相投的創業搭檔
在網路的時代,三五好友合作一起創業的情形十分普遍,但對新成立的公司未必是好事情。能成為好友,往往因為擁有共同的興趣嗜好,或是曾經是同學或同事,彼此擁有共同或是類似的專長,這樣的創業團隊在執行面上,創辦人之間專業太相似,反而無法產生互補的效益。
理 想的網路創業團隊中,技術工程與業務能力是2項關鍵的能力,創辦人當中,若能彼此分工有人負責後台的技術工程,另外又有人在前線負責業務,將可提高成功機 率,在此時,反而不需要特別找MBA的經營管理人才,優先考量的是建立起工程與業務的基礎能力,那才是網路公司持續營運的關鍵。
3. 採用開放原始碼的軟體
在創業資金有限的情況下,採用免費且開放原始碼的軟體,作為網站的基礎架構,將有助於減少資訊設備的花費。目前,在網路上最知名的開放原始碼產品是Linux,另外像Apache Web伺服器軟體、或是MySQL資料庫軟體,也是不錯的選擇。
不管使用哪一種開放原始碼軟體,前提都是要確定對這個軟體有充分了解,下載之後的程式碼,能針對本身的需求自行修改程式。
在創業初期,經營方向與內容經常修改是常有現象,採用開放原始碼也能讓營運更有彈性,創業者本身就能修改資訊架構,避免經營方向遷就既有資訊架構的情況。
4. 使用現成的標準硬體設備
創 業初期,使用標準的硬體設備,將可有效的降低營運成本。不管是戴爾或是惠普的PC,加上英特爾的微處理器,這幾年在效能上都有顯著的大突破,加上絕大多數 的硬體產品,背後都是由台灣廠商代工,也使得硬體產品這幾年的價格非常平易近人,在兼顧價格與效能的考量上,採用高度標準化的PC,當作初期營運用的主 機,而非選擇價格昂貴的大型主機(mainframe),對新成立的網路公司才是聰明的選擇。
隨著營運規模擴大,網路流量提高之後,再考慮逐步升級到效能更強的硬體產品。
5. 早點宣布產品規劃,並經常宣布
這幾年Google的成功,關鍵就在於不斷推出新的網路服務,將每次新服務的推出,都視為一次與 用戶溝通的機會。無論是Gmail、Google Map或是Google線上圖書館,Google都會將最新的網路服務規劃公開,並不斷宣布最新進度,讓媒體或是使用者間產生討論,再作為開發參考。
一般的網路公司,也許並沒有辦法像Google那樣獲得廣泛的媒體矚目,但仍可善用Blog做產品推廣,透過Blog,可以直接得知使用者的想法與建議,要注意的是,一旦使用者提出了具體的需求,若不能滿足,得要讓使用者知道不提供的原因。
【經營與資金】
6. 別一開始就急著花大錢
經營網路公司,除了比產品好壞之外,更要比誰的氣長。一旦開始有新的產品或服務上市,別太急著砸大錢做行銷與宣傳。
在尚未進入獲利的「燒錢」階段,手中的每一塊現金都十分珍貴,在產品還沒有被市場廣泛接受之前,穩紮穩打的策略比較實際,將手中的現金,規畫到公司進入獲利階段才是上策,一旦缺乏營運資金,公司只有倒閉或是求售,到時就算有再好的產品也來不及了。
7. 適當時機尋找創投資金進入
當你的產品或是服務,已經開始在網路上流傳,或是至少有上千個使用者開始使用後,這時差不多該是你尋找創投資金的時候了。
這個時候,代表你的產品已經通過市場的初步考驗,證明你的網路公司可以站穩腳步,透過適度的引進創投資金,可以把經營規模放大,讓產品能更快、更有效率的推廣出去,加速跨過獲利的門檻,對創投業者來說,這時你的公司開始變成為具有吸引力的標的。
8. 別花太多時間在等待與尋找資金
經營一家成功的網路公司,所需的金錢與時間幾乎總是超過當初預期。
因此,在第一個產品成功之後,盡快展開第二階段的產品規劃,提高本身繼續經營的實力,這時,若手中還有現金,就別花太多心力與時間去尋找創投資金的奧援,延遲了後續產品持續開發的進度,妥善規畫現金運用以及產品開發的進度。
此外,一旦讓投資者知道你急需要現金支援,你可能會喪失許多被「公平對待」的機會。
9. 不用與金主過度妥協
優秀的創投公司除了提供資金奧援外,也能協助新公司拓展客源,或是建立完整的發展策略,但,絕大多數並非如此。
對多數的創投來說,投資新公司最大的考量,就是標的盡快掛牌上市或是出售等「短期目標」,為創投公司創造投資報酬,因此,往往會干預標的公司的經營自主性。
在尋找資金階段,最重要的是找到理念相近,並且能協助拓展的創投進入,若在經營方向發生衝突之際,適度堅持自主性則更重要。
【管理成長】
10. 尋找聰明員工
當產品逐漸上軌道之後,創業團隊可以考慮開始雇用第一批員工。
對網路公司來說,企業最大資產就是員工的腦袋,而不是既有的軟體、硬體設備,尋找夠聰明、有創意的員工,是網路公司經營成功的必備條件,Google之所以如此成功,便在於不斷吸引了頂尖的人才投入,提供源源不絕的創意,來增加新服務。
此外,當公司營運規模擴大之後,持續建構行銷與業務團隊也很重要,千萬別等到產品已經發展成功,能為公司創造營收之後,才開始找行銷與業務方面的員工。
11. 慷慨且公平的對待員工
若你的網路公司想要與頂尖的對手競爭,你就必須提供更多的服務或更好的產品,如何讓員工持續賣命則是最大的挑戰。
若你希望優秀的員工,選擇投入經營風險更高的網路產業,而放棄好聽的頭銜、穩定的工作,那就應該在報酬上厚待員工。
無論是股票選擇權或是薪資獎金上,將經營成果與員工共享,留住優秀的員工,在網路產業的經營上,都比任何產業重要。
12. 業務從自身做起
在網路公司成立的最初時期,此時是所有團隊成員都要有能力銷售產品的時候。在企業經營上有句諺語:明快果決的解雇不適任員工,並深思熟慮的雇用新員工。
這句話現在已經不僅僅適用於業務員了,其他部門的員工也該奉行此準則,在企業營運中,最重要的莫過於銷售團隊的建立,透過創辦人親自帶領與建立銷售團隊,能維持一致的對外形象與服務品質,對新成立的網路公司來說,維持一致性將帶來甜美的報酬。
13. 開始尋找王牌主管帶領團隊
一旦你成功建立起銷售產品的團隊之後,下一步你可以開始思考聘請專家來帶領。
所謂專家,往往是來自知名企業的業務主管,具有多年的業務經驗,在網路公司由小而大的關鍵時刻,能將過往的經驗帶入團隊中,開創更新、更大型的銷售專案,或是帶頭搶攻重要的企業客戶,過了這一關,你的網路公司就開始擺脫創立初期的階段,開始邁向業績起飛。
14. 交棒給專業經理人
一旦成立的網路公司進入成長階段之後,最初的創辦人往往無法把公司帶往下一個階段,因此,創辦人選擇退位時機,尋找專業經理人來管理,將直接影響到下一步的成長。
一開始,創辦網路公司往往是來自興趣,創辦團隊中可能是以工程師為主,對銷售數字或財務報表等商業運作,卻完全不感興趣,這時就是考慮退位的時候了。
無論是Google、Yahoo!或是eBay,真正邁向成功與起飛的關鍵,都是將執行長的職務,交給專業經理人負責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