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9月26日 星期一

龍眼巴比Q 烘製桂圓 價格大翻身

〔記者顏宏駿/二水報導〕
龍眼價格自中元節後一路下跌,彰化縣二水鄉農民趁機到市場大肆採購龍眼,經過五天四夜的烘烤,做成龍眼乾,價格大翻身,最近天雨,農民不下田,個個守在焙灶前做「龍眼巴比Q」。
「龍眼巴比Q」早已成為二水鄉惠民村獨有的農村特色,村內約有三十多個傳統柴燒烘焙龍眼灶,居民以古法烘焙龍眼乾,每次一起火,三至五天不停火,日夜煙燻,直到龍眼粒脫水至重量僅剩原來的三成後,即成為龍眼乾,價格往往翻了七、八倍。
近兩年來,生龍眼價格疲軟,「龍眼巴比Q」的風氣更盛,爐灶一發火,燻煙漫天,走在鄉間小路,不用幾分鐘,全身滿是柴燒味。
農民茆木聰自家有個祖傳柴燒灶,一次可烘焙一千台斤的生龍眼,昨天他以每台斤十一元價格購入生龍眼,剪去枝椏,再把一千台斤的龍眼粒平鋪於大灶之上。
灶上的溫度並不高,約四、五十度左右,火源來自灶旁的一個炕洞,炕內擺放一根龍眼木,龍眼木的火勢不大,但這個炕洞與灶相通,形成「風洞」,柴煙就順著風洞溫溫吞吞的把果粒烘乾。
茆 木聰說,一千台斤的龍眼粒,經過五天的煙燻,最後總重剩下約三百台斤,整個烘烤的過程,農民一刻都不得閒,因為平鋪的龍眼,下層溫度較高,所以每四個小時 就要做一次翻攪,一天六次的替換,真是折騰人,天熱的時候,在火爐旁工作,總是滿身大汗,難怪農人總是笑說,果粒流失的水分,全都跑到農民身上變成汗水。
茆木聰表示,由於手工烘焙繁複又吃力,現在有很多人改以電動柴油爐配合柴燒,但惠民村的龍眼乾堅持以手工焙火,慢工出細活,反而保有濃郁的碳燒味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