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9月27日 星期二

打好面子裡子

抗氧化,台大醫院抗老及健康諮詢中心一再提出「肌膚抗氧化」的新觀念,回歸到最基礎的問題:除了內服或外用含有抗氧化成分的保養品,平常盡量減低壓力、少吃油炸品、做好防曬等。讓自己減少傷害,其實就是抗老的一環!在保養產品方面,萃取自天然植物已成為共識,像是存在於胡蘿蔔素中的蝦紅素(astaxanthin),還有鈣質,都有助於抗氧化。

飲食和作息也同等重要,若是不貫徹實行,說再多也是空談!從中醫的觀點來看,保養身體跟補腎絕對脫不了關係。耕莘醫院中醫科的廖敏宏醫師就認為,抗老不分男女。一般來說,40歲左右就會有明顯的衰老症狀。保養是一輩子的事情,最好20幾歲就開始保養,可是一般人都到了30幾歲才知道不保養的嚴重性。衰退時才保養雖然不算太遲,但頂多只能達到亡羊補牢之效。

中醫認為腎是生長發育的根本,顧好腎,就有可能預防提前老化。現代人常見的掉髮、睡眠品質不佳和勞心問題,都會連帶影響腸胃,讓氣血衰落,而何首烏就是可以補充的食材。《開寶本草》稱何首烏可以「黑鬚髮,悅顏色,久服長筋骨,益精髓,延年不老」,和黃精、地黃與靈芝並稱中國古代「四仙藥」。若要補氣,中醫師認為黃耆、人蔘、山七、刺五加、紅景天、絞股藍和蜂王漿,對身體氣血循環也有助益。內在補好,外表氣色自然好。

富含抗氧化成分的食物也不少,透過飲食抗老其實是最自然的方法,像是維他命A、C、E及原花青素、胡蘿蔔素、茄紅素及大豆、銀杏、綠茶、松樹皮、椰棗果仁、可可豆及咖啡豆萃取等,分布在各種食物中,但也不是一味只吃抗氧化食物,因為這類食物的作用乃補充,而非取代其他營養素,按照六大類食物飲食均衡才是關鍵。下回吃東西時不妨多注意營養成分及標示,多了解自己到底把哪些東西吃下肚。

【完整內容請見《君子雜誌》9月號】

2011年9月26日 星期一

對孩子健康的長期投資——水果

阿波羅新聞網2010-03-15訊】

吃水果對孩子們的身體有益,這是人人都懂的道理。多吃水果對孩子們的身體更有好處,這也是人人都懂的。如果要問吃水果應該怎麼吃,這樣一個問題,似乎人人不以為然。
我們今天就講講,讓孩子們怎樣吃水果。
有家長告訴我們,她買了一大箱桔子,她的孩子每天兩個,帶到學校去吃。也有家長說,她給孩子每天晚飯後吃西瓜,孩子也喜歡吃,因為澳洲的西瓜甜。我 們在中文學校的課間休息時,也經常看到孩子們從書包里拿出帶來的水果吃。這些看起來很有道理的愛護,也有欠妥的地方。你想想,一大箱子的桔子,每天兩個, 怎麼都得吃上十天半個月吧。不要說小孩,大人這么吃,也會覺得boring(乏味)的。
再說,桔子是濕熱的,廣東人都知道,吃多了,可能壞處要比好處多。吃西瓜,是中國人的喜好,所以有「豬八戒吃西瓜」的故事。不過吃多了,原來西瓜利尿等好處,可能也會轉化成使得腎臟負擔太重而來了壞處。其實,西瓜的營養,除了糖份,其他的成份很少很少。
我們讓孩子們吃水果,應該是多品種的。這是一。各種不同的水果,有不同的營養,有不同的維他命含量,有不同的果汁含量,當然也有不同的味道。單吃一 兩種水果,不能吸收到多樣化的營養,孩子們的身體就不容易到達平衡。澳洲氣候適宜,水果品種繁多,看看超市和蔬果店裡的品種,琳瑯滿目,愛不釋手。各種各 樣的水果,我們都買些,數量不用多,幾個,放在家裡,孩子們隨手可得。有些水果,如最近上市的無花果,之前的石榴,常年都能買到的柚,還有杏子,甚至新鮮 的棗子,都是很有營養的水果。祇是,我們中國人平時吃得較少。有些水果,特別是時鮮的,價格不便宜。但是,我們為了孩子的健康,值得了。再說,品種多了, 數量也就不會太大,貴不到那裡去。
第二是吃新鮮的水果。這句話似乎聽起來可笑,哪有人專吃不新鮮的水果?!各位家長,大有人在哩。話說香港人吃橙的數量是很可觀的,美國「新奇士」橙 的最大市場之一是在香港。不過,最新鮮的橙是不運去香港的;運去香港的橙需要放幾天才裝運。為什麼?放了幾天的那些橙會甜些,香港的中國人喜歡。我們中國 人吃水果首要的條件是甜,甜的好吃呀。豈不知,太甜的水果是因為氧化而變得不那麼新鮮了。Flemington的蔬果市場里的果攤老闆也知道,中國人喜歡 吃多放幾天的水果。
所以,我們應該讓孩子們習慣吃新鮮的,也就是比較酸的水果,這才是講究營養的吃法。我們中文學校有西方背景的學生,他們每次帶來的蘋果都是青蘋果,酸的!



中老年人健康長壽十四個“一”

按照國際標准,人的壽命為100~175歲。這是科學家根據細胞學、胚胎學、遺傳工程學、神經學、基因學等學說研究出的成果而規定的,為什麼大部分人沒有達到這個標准呢,最主要的一個原因就是無知,不重視保健。中老年人健康長壽,每天必須堅持做到十四個“一”
  一瓶開水 即一暖瓶白開水。就是說一個健康的人,每天要喝7-8杯水。有些人身上無光澤,過早衰老,是與身上缺水分不開的。成年人身體65%-70%是水分,肝、大腦、皮膚含75%-80%的水,骨骼含水20%,血液含水90%。研究表明,白開水中含有大量的鈣、鎂等元素,對人的身體大有益處,特別是有防治心血管疾 病的作用。這七八杯水怎麼分配?最好是早晚各飲一杯半到兩杯,剩餘的在上下午、飯前飯後飲。為何要強調早晚飲呢?因為,早上喝水可清洗腸道、補充夜間失去 的水分、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生。晚上喝水能稀釋血液,保証一夜之間血液不黏稠,減少腦血栓、腦梗塞疾病的發生。有的專家還強調指出:每天中老年人的四杯水必喝,即清晨一杯、浴前一杯、睡前一杯,比年輕人多喝一杯。

七成八女性 無固定量血壓習慣


記者鍾麗華/台北報導
心血管疾病對女性健康威脅勝過婦癌!統計顯示,每年女性死於心臟疾病人數是婦癌的3到4倍,不過,調查發現,不到5成女性知道血壓標準值,了解更年期後容易發生心血管疾病的也不到一半,加上女性患者約3到4成症狀不典型,容易錯失治療期。
台 灣女人連線昨天公佈「女人心在說話、健康認知調查」,結果7成8女性沒有定時測量血壓習慣,認知女性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數高於婦癌者也僅2成5。由於女性罹 患糖尿病後,得到心臟病風險是一般人的3到5倍,但清楚相關風險者只有2成。此外,僅3成知道心血管疾病有性別差異及女性較常出現的症狀。
台大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張博淵指出,心肌梗塞除了胸痛、冒冷汗、放射性疼痛等典型症狀外,約3分之1的患者表現以背痛、下顎牙齒痛、噁心、消化不良等非典型症狀,尤其女性非典型症狀佔3到4成,比男性多,如果警覺不足,容易錯失治療期。
張 博淵強調,心臟病無論是疾病風險因子、症狀、診斷治療及用藥,都有性別差異,但卻不被重視,造成女性心臟病患5年存活率較男性低。而女性停經後,少了荷爾 蒙對血管內皮細胞保護,容易發生心血管疾病,除生活型態、飲食、運動要注意,建議更年期後每2到3年,定期進行心臟檢查,若有疑似症狀,也應把心血管問題 列入考量。
台灣女人連線秘書長蔡宛芬指出,政府對於女性健康照護,被窄化成3點式的生育健康及婦癌防治,呼籲政府重新擬定女性健康政策,加強女性心血管疾病宣導。

龍眼巴比Q 烘製桂圓 價格大翻身

〔記者顏宏駿/二水報導〕
龍眼價格自中元節後一路下跌,彰化縣二水鄉農民趁機到市場大肆採購龍眼,經過五天四夜的烘烤,做成龍眼乾,價格大翻身,最近天雨,農民不下田,個個守在焙灶前做「龍眼巴比Q」。
「龍眼巴比Q」早已成為二水鄉惠民村獨有的農村特色,村內約有三十多個傳統柴燒烘焙龍眼灶,居民以古法烘焙龍眼乾,每次一起火,三至五天不停火,日夜煙燻,直到龍眼粒脫水至重量僅剩原來的三成後,即成為龍眼乾,價格往往翻了七、八倍。
近兩年來,生龍眼價格疲軟,「龍眼巴比Q」的風氣更盛,爐灶一發火,燻煙漫天,走在鄉間小路,不用幾分鐘,全身滿是柴燒味。
農民茆木聰自家有個祖傳柴燒灶,一次可烘焙一千台斤的生龍眼,昨天他以每台斤十一元價格購入生龍眼,剪去枝椏,再把一千台斤的龍眼粒平鋪於大灶之上。
灶上的溫度並不高,約四、五十度左右,火源來自灶旁的一個炕洞,炕內擺放一根龍眼木,龍眼木的火勢不大,但這個炕洞與灶相通,形成「風洞」,柴煙就順著風洞溫溫吞吞的把果粒烘乾。
茆 木聰說,一千台斤的龍眼粒,經過五天的煙燻,最後總重剩下約三百台斤,整個烘烤的過程,農民一刻都不得閒,因為平鋪的龍眼,下層溫度較高,所以每四個小時 就要做一次翻攪,一天六次的替換,真是折騰人,天熱的時候,在火爐旁工作,總是滿身大汗,難怪農人總是笑說,果粒流失的水分,全都跑到農民身上變成汗水。
茆木聰表示,由於手工烘焙繁複又吃力,現在有很多人改以電動柴油爐配合柴燒,但惠民村的龍眼乾堅持以手工焙火,慢工出細活,反而保有濃郁的碳燒味。

韓國人蔘雞湯營養美味


啟程到韓國前,我的朋友一直跟我掛保證:「人蔘雞湯是韓國所有美食中最好吃的,能多吃就多吃,但就是不能不吃!」我現在也要告訴大家,到韓國玩時,一定要吃這道美食喔!
人蔘雞不但美味,而且具有消暑的療效,只不過,夏天到韓國吃「人蔘雞湯」時,得多點耐心,因為韓國人認為夏天吃熱的東西,可以讓身體大量流汗,驅除暑氣,所以吃的人比平常還多,算是人蔘雞湯的旺季吧!
人 蔘雞湯的作法是將糯米、棗子、栗子塞進個把月大的母雞裡,用線逢好,放進砂鍋,慢火燉1小時,直到湯水變成奶白色。品嘗時要先將雞剪開搗碎,讓包裹在雞裡 的糯米、棗子、栗子與奶白色的雞湯充份混合,當然你可以只喝湯不吃湯渣,也可以把湯和湯渣全部吃光。不過,由於燉湯時,人蔘的精華全滲進雞肉,因此後者的 吃法更有營養。

最後更新: 2009-06-18 14:17:36 自由旅遊網

2011年9月20日 星期二

難忘哈密瓜 果農種出頂級品


〔記者謝武雄/大溪報導〕
六年前大溪鎮瓜農李傳成曾種植哈密瓜,遇連續雨季鎩羽而歸。不死心的他,經多年研究,順利種出有機哈密瓜,重量可達五台斤,甜度更高達十八,品質媲美日本頂級哈密瓜,縣長吳志揚品嚐後也讚不絕口。
最近大溪鎮長黃睿松四處推銷大溪哈密瓜,日前在大溪國小舉辦的農特產品拍賣,哈密瓜就是重頭戲,由於好吃,吸引很多民眾洽詢。此外,黃睿松也拿哈密瓜當伴手禮四處推銷,連吳志揚吃過都讚不絕口,對於大溪能夠種出哈密瓜,也覺得不可思議。
日前黃睿松到李傳成的瓜田拜訪,允諾鎮公所會設計特殊包裝禮盒協助農民行銷,也希望繼茶花、綠竹筍、水果玉米、韭菜後,哈密瓜也能成為大溪鎮特色農產品。
原來李傳成早年就種過哈密瓜,但九十四年碰上連續雨季,哈密瓜全部泡湯,才改種有機番茄,但他對哈密瓜仍不忘情,不斷以小面積試種,找出最好的嫁接品種及提高甜度的施肥方式,成功後,今年以二甲地種植哈密瓜,結果品質直逼日本,還未量產就已引起各方矚目。
電話:0912-862-589。